近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公布了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成果获奖名单,共评选一等奖10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30项、优秀奖38项。
我校自动化学院刘琼副教授指导的“智慧鱼塘-助力水产农业信息化”团队获一等奖,机电学院刘泉教授指导的“智能化信息化高端食用菇温室大棚”团队获三等奖。
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是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自今年6月开启的专项计划,是目前为止参与高校最广、推荐团队最多的乡村振兴实践。行动计划启动后,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委宣传部大力组织申报,各院级党组织积极参与,共征集“行动计划”18项,评审推荐3项,最终获奖2项。项目获批以来,宣传部全方位指导入选团队做好项目实施和成果风采展示,入选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投身乡村振兴实践,服务基层一线,取得显著成果。
获奖团队介绍
一等奖团队:智慧鱼塘-助力水产农业信息化
指导老师:自动化学院刘琼副教授
团队成员:张世卓、陈雯柏、陈启丽、刘辉翔、吴细宝、刘佳、李广睿、符平安、张熠卿、李沐阳、张馨瑶、鲍中曼、陈林鑫、邓雅丞、胡明玥
该团队暑期来到江南著名“鱼米之乡”——湖南省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毡帽胡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经过调研,针对鱼类生长水质要求高、人均效能低、缺乏实时监测手段等难题,冒着高温酷暑,夜以继日地组装系统、研究智能算法,并通过软硬件联调,最终形成了智慧鱼塘的系统雏形;后续又对系统持续完善,如多指标监测、水底巡检、便携式管理、“一键式”控制等,不断提高养殖效率。目前,该系统能够对鱼塘温度、溶氧值和安全环境实现全天候检测和临界报警。团队还先后为驻地村民举办了2场科普讲座,为大北农华有水产科技集团的职工举办了“人工智能与智慧农业”专题技术报告。
团队成员与指导教师实践活动合影
团队正在现场调研
团队成员进行原型机搭建
团队为村名举办科普讲座
团队为水产科技集团职工举办专题技术报告
与地方签署合作协议
三等奖团队:智能化信息化高端食用菇温室大棚
指导老师:机电学院刘泉教授
团队成员:潘蒙蒙、黄正军、潘硕、叶凌波、杨禹棣、杨浩、刘胜发
该团队考察了山东淄博七河生物公司、河北承德菌菇种植基地、辽宁朝阳市龙城区菌菇种植基地;与辽宁朝阳市共同举办了“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北京龙城双向通融”主题活动,并参与科技兴农系列报告,介绍了当前冷库仓储技术、工业自动化生产线技术、太阳能光伏技术、大棚种植业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提出了温室大棚信息化环境监测系统应用方案;根据怀柔区中菌菌业大棚高端菌和辽宁朝阳市菌菇自动采摘的需求,充分考虑实用性、低成本与低故障率,设计了红托竹荪大棚自动采摘机器人,目前样机得到企业认可,产品正在生产制造中。
指导教师带队在辽宁朝阳市红托竹荪基地调研
团队成员参加学校与辽宁朝阳市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活动
团队参观怀柔基地香菇种植大棚
开发机器人的采摘对象——红托竹蛋
(组稿:党委宣传部 薛涛 编辑:田驰正 审核:杨静)
Copyright © 2019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