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学术

计算机学院举办“CCF-NLP走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术讲座

6月4日下午,由中国计算机学会自然语言处理专委(CCF-NLP)主办、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承办的“CCF走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活动成功举办。本次学术交流共邀请三位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围绕NLP与知识图谱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展开深入探讨。

计算机学院院长张伟对CCF-NLP专委会对学校承办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向莅临现场的各位专家、现场师生及线上观众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和计算机学院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发展成果。他表示,希望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加强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专家的合作与沟通,促进校内师生在人工智能方向的学习与研究。

首场报告由北京理工大学毛先领教授带来,题目为《面向生成内容质量的自动评估方法》。毛教授围绕自动评估在AI内容生成领域中的关键作用,系统性地介绍了四类主流评估方法,并聚焦大模型评估能力提升、多模态评估、结合知识图谱的表示学习等前沿课题,深入阐述了相关研究进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天津大学王鑫教授作题为《知识图谱语义表示学习研究新进展》的学术报告。王鑫首先概述了知识图谱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背景,深入分析了语义表示学习的重要性与挑战,回顾了传统方法,并重点介绍了大模型技术在语义表示中的最新应用成果。最后对知识图谱构建与推理、更丰富的语义信息融合以及提升大模型语义表达能力等未来研究路径进行了展望。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长吴天星副教授带来了题为《不确定性知识图谱构建与推理》的专题报告。他介绍了不确定性知识图谱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意义,重点分享了其团队在CCKS2022获奖论文中的核心贡献——基于多维高斯分布建模的实体和关系表示,指出当前方法中语义指导缺失的问题。吴天星还进一步探讨了不确定性知识图谱的构建与推理及大语言模型在该领域的潜力与未来发展方向。

在交流环节,现场及线上参与师生积极提问,与专家们就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相关课题展开深入探讨,现场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

此次CCF-NLP走进高校活动不仅为我校师生提供了与领域专家面对面交流的宝贵机会,更增强了学校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创新氛围。未来,计算机学院将继续拓展与学术界和业界的合作,推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再上新台阶。

活动由计算机学院副教授蒋玉茹老师主持。部分骨干教师与学生代表参与讲座,讲座同步在B站以及MLNLP官方视频号现场直播。(供稿:计算机学院 编辑:张艾林 审核:郭辉)


活动介绍:

CCF-NLP走进高校”是由中国计算机学会自然语言处理专业委员会(CCF-NLP)发起,联合MLNLP及各个知名高校开展的一系列高校NLP研究分享活动。通过特邀嘉宾分享交流,促进更多师生对自然语言处理前沿进展的了解,帮助在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大学生成长和发展。

本期走进高校活动将于2025年6月4日14:00—16:30走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一起聆听各位嘉宾在NLP领域的研究成果。

嘉宾简介:

毛先领,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导。主要研究信息检索与数据挖掘,已在SIGIR、WWW、SIGMOD、ACL、TOIS、TKDE等高水平期刊会议上发表60余篇论文;主持研发了Hammer PDF等系列科技大数据挖掘系统,部分成果获2项最佳论文奖和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王鑫,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教授、博导,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重点领域教学资源及新型教材建设项目知识工程领域首席专家,教育部知识工程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带头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系统专委会秘书长。研究方向:知识工程与大模型、大数据处理。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担任多个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副主编、国际期刊KBS、DSE、WWWJ副主编。获天津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计算机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入选全国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

吴天星,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长聘副教授、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知识图谱、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应用。曾获江苏省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SIGIR 2024最佳短文提名,CCKS 2022、WISA 2024最佳论文奖,OpenKG 2024优秀开放资源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纵横向课题多项。在人工智能领域内国际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担任国际著名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Semantic Web and Information Systems、Data Intelligence编委,及多个国际著名会议的领域主席、(高级)程序委员会成员。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

新闻网各单位用稿量排行榜
(2023年9月)